机械、电子和信息技术三位一体
DMG MORI与 Schaeffler Technologies的合作项目“机床4.0”选用DMC 80 FD duoBLOCK 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为样机,在机床的关键部件处加装了超过60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记录加工期间的振动、受力及温度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在一个特殊处理系统中采集、处理及保存。
用户双倍收益。首先,借助CELOS 的“状况分析器”直观显示加工参数,因此能实时分析机床工作性能和状态。
其次,采集的数据送到多节点的云端系统中并用特殊算法评估不同机床及不同工厂的数据。特别是,可以用“行为模式”经验为基础的状态数据合理地预测潜在故障,例如主轴故障。
因此,所有这些功能特性构成一个智能预警系统,它能优化机床保养及维护间隔,避免机床意外停机及显着提高机床可用性。因而,机床4.0很好地说明了机械、电子及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数据用法,为用户创造真正可见的附加值。
客户方的数据完全不保留。在云端只采集与用户达成协议的个别部件的状态信息。而这些数据的处理,特别是网络中通常有不同公司,确保数据安全尤为关键。正是这个原因使DMG MORI与用户密切合作进一步开发机床4.0。
国产数控机床和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但是和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主要原因有:
一是产业发展和过去的政治环境有关,过去国家支持程度不够,而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导致重主机、轻部件。
二是,科研投入少、基础薄弱。比如,在一些关键部件领域,我们的一些企业也能做出来,但是他们是用普通机床做出高精度的功能部件,这些产品也能用在一些高中档的数控机床上面,但是它的精度的稳定性和保持性不行,再加上原材料的问题和工艺水平问题。人家国外先进的部件能用三年不换,而国内的部件也许只能用到一年半就得换了。这也是造成国产功能部件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
关键部件、配件决定着主机的发展,只有关键部件、配件发展上了水平,关键功能部件的自配率提高了,才能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床制造企业。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进行机床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这也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重要的任务。
数控车床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不过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包括:数控化水平较低、功能部件生产发展缓慢、产品结构水平偏低。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小方面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一、数控化水平较低。目前生产值数控化率不30%,消耗值数控化率还不到50%,而发达国家则在70%左右,上档次的数控车床配套部件只能靠进口。
二、功能部件生产发展缓慢。功能部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数控车床整体的技术水平与性能,制约着主机的发展速度,其发展状况与数控车床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功能部件企业发展十分滞后。
三、产品结构水平偏低。从行业总体上来看,产业规模虽然很大,但产品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国内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能力不适应,进口数控车床大量进入国内市场。
国内数控车床行业发展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一个过程,相信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国内数控车床行业将有长足的进步。
姓名: |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29480028 |
业务 QQ: | 87915346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
电话: | 0769-82826580 |
传真: | 0769-82826580 |